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基于神经网络PID算法的镀液温度控制系统

来源:电镀与精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1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电镀是在待镀基材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,以提高基材的耐腐蚀性、耐磨性或硬度等性能。电镀时,在阳极和阴极间通以直流电流,镀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表面还原为金属

电镀是在待镀基材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,以提高基材的耐腐蚀性、耐磨性或硬度等性能。电镀时,在阳极和阴极间通以直流电流,镀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表面还原为金属原子。镀液温度是影响镀层表面质量和电镀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[1],镀液温度升高,阴极电流密度增加[2],会加快化学反应速度,有助于提高阴极沉积速率,进而提高电镀效率,但也可能导致镀层结晶过大,电镀质量难以满足工艺要求[3]。文献[4]中,当铁镀液温度为65 ℃时,电沉积速率较低为0.022 μm/s;当镀液温度为95 ℃时,铁离子的活性增强,镀铁层的沉积速率增大为0.051 μm/s。文献[5]指出,当镀液温度为40 ℃时,基质金属的表面扩散的能力不强,镀层沉积速度较慢,导致Ni-SiC-MoS2镀层厚度较薄约为20 μm;镀液温度为50 ℃时,镀液中的热运动相比40 ℃时更加活跃,阳离子在镀液中的运动能力增强,分布更加均匀,使得镀层与基体的结合较好,Ni-SiC-MoS2镀层表面平整。而当镀液温度为60 ℃时,镀液黏度下降,镀层与基体结合处出现裂纹,Ni-SiC-MoS2镀层质量又变差。文献[6]指出,在铬-石墨烯电镀过程中,镀液温度上升,阴极电流效率降低,复合镀层变薄,使得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降低。由上述可知,无论何种镀层材质,镀液温度都是影响镀层质量的一个因素。故电镀时,如何根据电镀工艺和镀层质量控制合适的镀液温度就显得十分重要。

研究者对温度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。文献[7]从优化镀铬工艺、改善电镀作业环境的角度出发,采用常规PID 控制算法对镀液温度进行控制,基本满足镀液温度控制的要求,但在水洗槽中,温度的变化波动较大。文献[8]为解决电镀过程中的生产效率低,需人工调节控制温度及电镀质量不稳定等问题,利用S7-300PLC 和常规PID 算法基本实现了镀槽温度的恒温控制。文献[9]采用Smith 预估PID控制算法控制波峰焊的焊接温度,控温效果较好。文献[10-12]将BP-PID 算法分别应用于DBF 激光器进行恒温控制、无线分布式温度控制系统及热导传感器恒温控制系统,均达到了预期目标,有效提高了温度控制精度。

电镀槽液温度具有大滞后性、非线性、时变性等特点,采用常规PID 控制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性能。BP 神经网络可根据输入层数据的变化找寻到一组近似最优的PID 参数,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[10-12]。因此本文采用BP-PID 控制算法对镀液温度进行控制,仿真和实物实验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电镀工艺要求。

1 BP网络结构

Rumelhart 等 人 于1986 年 提 出 的BP(back propagation)神经网络是按误差反向传播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,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。文中的BP神经网络含3 个输入层、5 个隐含层和3 个输出层。3 个输入层分别对应目标温度rin、实测温度yout和温度偏差ek,3个输出层对应对应常规PID控制算法中的比例系数Kp、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,通过过程参数动态调节找到PID 算法中近似最优的比例、积分、微分系数,获取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。BP 神经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。

图1 BP网络框图Fig.1 Schematic of BP neural network

BP-PID 算法的结构图如图2 所示,相较于普通PID 算法,增加了一个PID 参数自整定环节。BP 算法根据系统的实时输入、输出和偏差,采用梯度下降计算法,计算出PID 算法中比例、积分、微分系数的实时修正值ΔKp、ΔKi和ΔKd,并及时修正Kp、Ki、Kd值。进而调节镀液温度控制系统中电阻丝的通断时间u,从而实现对镀液温度的闭环控制,使镀液温度在合理范围之内。

图2 BP-PID算法结构图Fig.2 Schematic of BP-PID algorithm

2 BP-PID算法

2.1 增量式PID算法

位置式PID可表示为:

式中:k为采样时刻,k=0,1,2…;u(k)为控制量;e(k)为偏差;Ti为积分时间;TD为微分时间;T为采样周期;Kp为比例系数。

由于增量式PID 无须存储每一个采样周期所产生的偏差,所需存储空间大为减少,将位置式PID算法中的u(k)-u(k-1)得增量式PID,其数学表达式如式(2)所示。

2.2 BP-PID控制算法

文中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函数为:

隐含层输入和输出分别为:

wij为隐含层加权系数,上标(1)时为隐含层,上标(2)时为输出层。f()为正负对称的S函数:

输出层的输入输出分别为:

。由于在应用中,PID 算法的Kp、K、Kd均大于等于0,故取如式(7)所示的双曲正切函数为转换函数,式(8)所示的误差的平方为性能指标函数。

文章来源:《电镀与精饰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yjs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9/426.html



上一篇:继电器零件常见电镀故障分析
下一篇:对定子铁芯电镀锌-镍合金挂具的改进研究

电镀与精饰投稿 | 电镀与精饰编辑部| 电镀与精饰版面费 | 电镀与精饰论文发表 | 电镀与精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电镀与精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